第(2/3)页 他觉得自己的思维已经完全跟不上现在的年轻人了。 嗯,就是刘盈。 毕竟萧何主张的黄老无为而治,组建一个小而精的领导层,只处理国家大事,减少财政支出,民间之事就由那些临时雇佣的斗食小吏解决。 但刘盈自从搞出佐贰官制度之后,就在布局大政府,也就是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朝廷,中央朝廷直接管到乡,也就是后世的县一级! 现在看来,颇有成效。 至少在萧何看来是这样的。 纵观千古,谁家的君主会离开权力中枢跑出去玩几个月,而国家却丝毫不乱,且蒸蒸日上? 哪怕是西周时辖地就几座城的小诸侯,也照样从来没有! 而且,刘盈的折腾不仅于此。 他还要改年号! 有病! 但萧何不知道该如何去治。 因此,他决定再奉行黄老一次。 顺其自然。 嗯,其实是就当什么也不知道,眼不见为净…… 于是,萧何甩开萧禄,慢慢悠悠走向跟在人群后走下列车的刘炎。 不只是刘炎,还有跟着刘盈一起跑出去玩了几个月的刘启、刘德、刘弘和刘武…… 老师,要检查作业了! 刘盈在心中为那四个学渣默哀一秒,以及为萧何默哀三秒,接着招来周昌,问道:“今年上计,冗官问题处理的如何了?” 周昌回忆了一下,回答道:“截至目前为止,共裁撤六百石以上官吏十七人,六百石以下官吏共计两百六十人……” “截至目前?”刘盈敏锐把握关键词,继续问道:“也就是说,还有冗余咯?” “陛下果然聪慧,一猜就中!”周昌颔首,小声说道:“臣有一份名单已经送入宫中,陛下回宫之后即可看到。” 刘盈满脸好奇:“怎么?这‘铁面郎’也有怕得罪人的一天?居然不敢公开做事?” 嗯,‘铁面郎’是周昌的外号。 毕竟那厮是茅坑里的时候又臭又硬,就连刘邦亦或是刘盈的面子他都不给,就别说其他的功候诸王,文武百官了。 周昌摇头说道:“非臣害怕得罪人,只是担忧名单公布,恐怕引起朝野震荡,伤了大汉根基。” 刘盈越发感到好奇:“裁撤不合格的官吏,如何能够伤了大汉根基?” 周昌沉默许久,终于开口说道:“陛下可知各地郡守、郡尉、县令中有多少人是功候子弟?” 刘盈思忖了一下:“具体数字朕不太清楚,但恐怕要在七成以上吧。” 这时候大汉开国也就二十七年,就连很多的功臣一代目也还在当打之年,他们在国家担任高官也很正常。 至少他们的忠诚值得信任。 听到刘盈的话,周昌轻轻点头:“陛下果然洞若观火。功候子弟确实占比七成以上。” 刘盈问道:“这有什么不妥吗?” 周昌正色说道:“大为不妥!” 刘盈闻言,两条眉毛拧成一个‘川’字:“愿闻其详。” 周昌回答道: “根据臣的调查,以及这次上计的数据,那些人中大多只能获评‘中上’,从前自然得过且过,若是按照陛下此次裁撤冗官的标准,他们要被尽数清退!” “而且,他们能得到这个‘中上’考评,大多还依赖身边幕僚,是那些人在他们出谋划策,甚至代为主政……” “这些时日,随着臣裁撤冗官,那些自知必在裁撤名单中的官员应该就该主动上表请求辞官了……” 第(2/3)页